
自2011年正式加入保护区工作以来,杨涛与麋鹿相伴已走过十四个春秋。十四年间,他扎根湿地、扛设备、蹲点位、进密林,日复一日观察记录麋鹿习性、健康状况及湿地变化,从青涩学子成长为侃侃而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师。
为“湿地精灵”护航
保护始于了解。为摸清“湿地精灵”的习性与栖息环境,杨涛与同事开展了长期而系统的野外观测。他们穿梭于1567公顷的辽阔湿地,夏日顶烈日,冬日迎寒风,在泥泞中负重前行,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,用设备记录每一个生态细节。基于海量观测数据,团队不仅掌握了麋鹿行为规律与生态需求,更通过图像采集与物种鉴定,将保护区记录鸟类从60种提升至252种,编撰出极具科研价值的《保护区常见野生动植物图谱》。
结合实地调研成果,杨涛牵头构建起一套符合保护区特点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,实现对麋鹿个体与群体动态、水质土壤、虫情变化及人员入侵等情况的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,显著提升了保护工作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。
经年努力,成效显著。保护区越冬候鸟种类与数量稳步增长,麋鹿种群以年均约20%的速度持续扩大。截至目前,石首麋鹿总数已达4500余头,形成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。2020年,石首麋鹿保护区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。
为“生态保护”发声
常年与自然为伴,杨涛对生态保护的理解愈发深刻。他笔耕不辍,先后发表《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》《石首麋鹿保护区麋鹿疫病防控现状及措施》等多篇论文,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改进思路;撰写《石首野生麋鹿种群采食植物生境及其修复途径》《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退化情况的报告》等专题报告,积极推动湿地生境修复。
2023年当选省人大代表后,他更频繁地为湿地保护奔走呼吁。2023年湖北省两会期间,他和刘国亮代表联合提出积极促进长江中游保护与功能提升的建议,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水利厅的积极回复。2024年省两会期间,他提出发展天鹅洲生态旅游的建议,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纳。如今,天鹅洲旅游公路主体已竣工,石首天鹅洲麋鹿苑于2025年3月22日正式开园,成为公众走近麋鹿、了解湿地保护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窗口。
为“检察履职”建言
2022年6月,石首市检察院联合法院在保护区内设立“法检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”,杨涛自此密切关注检察工作,多次参与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类活动。
2024年7月,在石首市检察院举办的“探寻麋鹿家园 保护自然从我做起”法治研学活动中,杨涛为孩子们生动讲解麋鹿知识,传递保护湿地、守护麋鹿的社会责任。同年8月,一起非法狩猎案在保护区内以巡回法庭形式开庭审理,杨涛参与旁听并表示:“将危害生态案件庭审开进保护区,既彰显司法威严,也直观普及了生态保护意义,有助于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实践。”
他对石首市检察院近年来依法严惩环境犯罪、广泛开展生态法治宣传、构建“打击+保护”并重的工作机制给予高度评价。
“作为麋鹿、江豚两大‘国宝’的栖息地,石首必须在生态保护上展现更大担当。”他建议检察机关继续深化履职,服务长江大保护战略,在高效办理生态案件的同时,加强法治宣传与跨部门协作,推动解决系统性、区域性环境问题,为珍稀物种营造更宜居的家园。